高等教育心理学

31347阅读 6826收藏 来源:猫语心理学网
    字号:

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大学生心理状态、成长规律以及教育对策的一门学科。作为一名资深教育工作者,谈谈我对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个人看法。

大学生这帮孩子啊,正处于青春期尾巴上,心理波动大得很。一方面,他们渴望独立,想要摆脱家长的束缚;另一方面,面对学业、就业的压力,又显得有些无所适从。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班主任,得学会“看脸色行事”,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

,帮助他们度过这段特殊时期。

我想起前几年带的一个班。班上有个学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可有一段时间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上课也经常走神。我一看这情况,赶紧找他聊天。原来他家里出了点事儿,让他心情很受影响。了解情况后,我一方面安慰他,让他放下心理负担;另一方面,联系家长,

共同帮助孩子度过难关。经过一段时间调整,那孩子又恢复了往日的精神风貌。

这就是高等教育心理学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大学生心理问题无非就那么几种: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情感困扰、就业焦虑等。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做的,就是了解这些问题,然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大学生成长规律这事儿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是因为大学生成长无非就是那么几个阶段:适应期、发展期、成熟期。是因为每个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成长速度、发展方向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需求。

我之前带过一个学生,他学习成绩一般,但特别热衷于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我发现他在这方面的潜力后,就鼓励他多参加社团,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后来,这孩子还真就在社团里干出了一番成绩,毕业后也顺利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教育对策。这可是咱们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我觉得,要想做好大学生教育工作,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一是尊重学生。这年头,谁还没点个性啊?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发挥、去创造。

二是关爱学生。学生离开家长,来到学校,我们就是他们的“家长”。我们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三是引导学生。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四是激发学生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领域里发光发热。

如何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其实就像探索一门新的语言一样,需要耐心、兴趣和合适的方法。下面是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到正在这条路上摸索的你:

1. 建立基础知识

要对心理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你可以从阅读基础的心理学教材开始,了解一下心理学的历史、主要流派、基本概念等。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为你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结合实践案例

理论联系实际是非常重要的。尝试找一些案例来分析,看看书本上的理论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可以关注一些教育创新的案例,或是教师如何利用心理学原理来提升教学质量的例子。

3. 参加讨论和小组学习

加入一些学习小组或者在线论坛,和其他对高等教育心理学感兴趣的人一起讨论。这样不仅可以互相解答疑问,还能从不同角度获得新的见解。

4. 实践应用

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参与学校的辅导活动,或者自己设计一个小实验来观察和分析同学们的学习行为。通过实践,你会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理论的实际意义。

5. 深入阅读和研究

随着学习的深入,可以挑选一些专业书籍或学术论文进行阅读。这有助于你了解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也可以尝试撰写一些小论文,锻炼自己的研究和写作能力。

6. 反思与总结

定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哪些方法对自己最有效,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记录下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这对于巩固知识非常有帮助。

7. 利用多媒体资源

现在网络上有许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如在线课程、视频讲座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学习工具。利用这些资源,可以让你的学习更加丰富和有趣。

8. 保持好奇心和开放心态

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对新事物保持开放的态度。心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新的理论和技术层出不穷。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探索未知,会让你的学习之旅更加精彩。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0.02811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