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父母身边也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

18714阅读 9955收藏 来源:猫语心理学网
    字号: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失望性隔离,特征是:和父母没有亲人的感觉,在一起也没有话说,在外面碰到委屈也不会和父母说。

对他们没有一点表达欲和分享欲,这类行为不是怕父母担心,而是潜意识里刻下一个观念…我的父母是靠不住的。

这类人基本上都有小时候被冷落的经历,所以不会再选择向父母寻求安慰,因为情感上得不到回应,是谁代入自己了?

有些孩子和父母关系,实际上就是寄人篱下。稍微有点物质或情感需求,或需要用一点点钱,父母就一顿苦大仇深、道德绑架、或一副施恩的样子。

父母对孩子,许多时候其实是权力关系,而不是纯粹是关心。很多中国式的父母喜欢用金钱来威胁孩子,因为他们比谁都清楚,孩子还没有赚钱的能力,用这种方法轻而易举就可以拿捏孩子。

但不得不说,这种方法是恶毒且狭隘的,因为这种语言说出口的时候,完全是用陌生人的身份去衡量亲情。一生平庸的父母,第一次在孩子身上体会到了权利。

以前总认为,自己生的孩子怎么会不爱呢?怎么可能事事不为 ta着想呢?经历过才发现,真的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

他们只顾自己,他们心里只有自己,考虑事情也只想他们,从不顾及自己孩子的感受。

自私的父母都怕孩子不孝顺,心虚没有好好对待孩子,却又永远不会承认自己的过失;而爱孩子的父母生怕孩子过的不好或者拖累孩子。

一路走来,你的内心一直坚定自己就是自己的避风港。罗翔老师说,有些父母既给不了物质支撑,又给不了精神引导,缺钱又缺爱。

如果他们只是为了养儿防老,那不必歌领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因为这种观念就是带有目的性的等价交换。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