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虐与受虐之间形成的病态共生关系,构成了一种扭曲而复杂的心理漩涡。这种关系导致双方放弃了独立性,相互依赖,以逃避各自内在的困扰。

施受虐的关键特征是操纵和主导。 施受虐的关系有屈从、征服、贬低和伤害,非常明显且典型突出的特征就是施害者给他人带去极度的痛苦、仇恨、摧毁和破坏。
受虐狂和施虐狂实际上均失去了人的独立性,他们通过依赖他人的方式建立并维持人际关系,其目的是逃避孤独和分离感。
1受虐者:自由与责任的逃避受虐者选择放弃自主性,甘愿承受施虐者的支配和控制。这并非源于对施虐者的真正尊崇,而更多是基于受虐者内在的无力感和对未知的恐惧。在他们看来,自由与责任紧密相连,而他们感到自己无法承担这样的责任,从而陷入焦虑和恐惧之中。
真正的自由需要承担责任,这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受虐者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无法背负这样的责任,对自己的选择产生质疑,担心是否能够承担相应后果,感受到对未知的无限恐惧。他们好像被生活或时间推着走,陷入一种无法掌控的状态。
更令人悲哀的是,受虐者渴望享受自由,却不愿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放弃了对自己的责任,却希望他人认真对待自己的存在。然而,如果连自己都不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又岂能期待他人对待自己的人生?
2施虐者:从掌控中逃避内在的无力感施虐者采用施虐行为来逃避内心的无能感。他们放弃了内在的自主性,这源于内在的软弱和支离破碎感。为了证明自己的优越感和力量感,他们选择通过支配他人来获得满足感。
施虐行为是一种外在的表现,掩盖了内在的脆弱。施虐者可能并不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无能为力感,而通过统治他人,剥夺他人的物质、情感和精神,来维护自己的幻象。这种需求通过对他人的虐待和控制来满足,抵御自我脆弱的感觉。
施受虐关系是一场心理漩涡,双方在其中循环往复。通过认识到问题、个体的努力和共同建设健康关系,我们或许能够摆脱这种病态共生,迈向更为充实和成熟的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心理专业人士的协助也将是关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