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中招了吗?恐艾症的几种表现

97032阅读 8932收藏 来源:猫语心理学网
    字号:

经过这几个月的科普,真的发现,恐艾的人,远比我们预想的要多。

一般来说,恐艾的情况也分很多种:

疑病型:认为自己感染了HIV,一旦出现发热、皮疹、淋巴肿大等症状就认为自己感染,反复检查,结果为阴性仍不能消除恐惧和担心。

强迫型:担心自己会被传染HIV,极力回避可能被感染的场合,一旦接触了自认被污染的物品反复、大量清洗。

焦虑型:看到或想到“艾滋病”字眼或相关报道,即表现出紧张不安,如往复走动、唉声叹气等。

恐惧型:对艾滋病及相关的一切东西和场所恐惧,如对血液、针具、高危行为者及感染者等,会出现心慌、出汗、颤抖等自主神经紊乱症状。

我还是相信那句话——我们对事物的恐惧往往源自于对该事物的无知。

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战胜恐惧。特别是,知晓HIV传播途径,有助于消除怀疑、担忧。

简单总结一下:HIV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日常接触不会感染HIV。因为离开人体后,HIV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另外,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咳嗽、打喷嚏、蚊虫叮咬都不会传播HIV。

怀疑自己有感染HIV风险,可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得到免费咨询和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个人也可以通过网络购买自检试剂。

值得注意的是,HIV进入人体后不能被立即检出,这段时间称为窗口期,抗体检测的窗口期为4-12周,核酸检测的窗口期为1-4周。大多数感染者在高危行为后4周时可以检测到HIV抗体。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